北京独角兽富矿如何深挖?
独角兽扎堆出没成为北京创新的金色名片。在1月24日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拉卡拉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孙陶然为加强培育独角兽企业发声。他指出,独角兽企业存在发展尚不均衡、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较难落地等问题,并建议,建立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数据库,及时准确掌握企业发展动态,精准定制“一企一策”服务包,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奔跑的独角兽之城:93家、总估值近2.65万亿
93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26490亿元,占全国占比超四城……这是北京这座“全球独角兽第一城”快速奔跑的成绩单。
北京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人才智力资源密集,一直是高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高地。据监管部门统计的数据,北京每天产生200多个创新型企业,有多少小“黑马”长成“独角兽”?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北京独角兽企业增长趋势不断加快。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我国共有227家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北京共有93家,其中26家独角兽企业是在近一年成立。
从企业估值来看,全球独角兽企业的前十名估值占比28%,其中3家来自北京。从全国来看,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26490亿元,占比43.3%以上。
独角兽加快涌现无疑彰显着北京科技创新实力,但独角兽成长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短板和弱项。孙陶然直言,独角兽企业自身发展方面,企业间发展尚不均衡。45%的企业估值刚达到独角兽门槛。排名前十的独角兽企业估值占比近四成。同时,企业自我造血能力相对缺乏。市统计局2020年1-10月对58家独角兽企业的统计数据中,40家企业亏损,其中20家亏损亿元以上。部分企业存在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与扩张速度的问题,风险防控还需加强。
应用场景、扶持政策等,更成为独角兽选择“栖息地”的重要考虑因素。事实上,此前确实出现过科技创新企业熬过创业初期“死亡谷”、实现从0到1、并成长为独角兽之后,却将总部跨区、甚至跨省“迁徙”的案例。对于当前独角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孙陶然表示,参与基础研发、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场景机会较少,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在北京较难落地。另外,现有扶持政策往往头部有、尾部有,独角兽等中等规模企业常处于“两头顾不着”的窘境,享受到的惠企政策较为有限。
人才配套问题何解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源,独角兽企业更离不开一支强大的创业团队,但若缺少教育、医疗、交通等体系的配套保障,就难以真正集聚各类高端人才的居住并创新创业。孙陶然表示,高端人才落户、子女入学难度大、链条长、条件多,企业引才留才手段匮乏。
《普华永道独角兽CEO调研2019》显示,吸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独角兽企业未来1-3年的发展战略中已连续两年位居首位,83%的受访企业将为企业吸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高优先级的增长战略,比上年(77%)更受重视,人才对于独角兽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将近一半(47%)的受访高管将人才视为仅次于技术的核心竞争优势,相比上年(38%)有明显的提高。
对于人才引进机制方面,孙陶然谈到,要畅通高端人才落户和子女入学的绿色通道,完善医疗、住房、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北京。
据了解,苏州、杭州等地此前已发布打造独角兽企业发展生态圈等相关方面政策,降低人才落户门槛,吸引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创新创业;保障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高端人才住房需求,提供可拎包入住的企业人才房;对有子女就学需求的,通过“一对一”对接,精准服务,优先安排入学;给予办理市民卡,保障享受就医挂号、公交出行、公园旅游等户籍人员待遇。
精准定制“一企一策”服务包
创新是国家和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独角兽企业则是展现创新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名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特别提到要积极培育硬科技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
孙陶然表示,未来,北京市应以培育发展独角兽企业为抓手,壮大发展新动能,助推经济新增长,进一步把北京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独角兽创新之都”。
首先,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开展独角兽企业联系服务工作,建立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数据库,及时准确掌握企业发展动态,精准定制“一企一策”服务包,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激发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活力。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围绕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等出台政策,系统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孙陶然表示,下一步,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条件,既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鼓励支持独角兽等民营企业参与核心技术攻关、应用科学研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